2023年4月28日四川大學徐澤水教授、四川大學廖虎昌教授、浙江工商大學張崇輝教授、南京審計大學副教授王海在三園區計算機學院學術報告廳為williamhill師生就計算機類學科建設進行交流,并做了相關報告。報告會由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院長李志敏教授主持,來自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的教師及學生聆聽了報告。

徐澤水教授做了“複雜信息環境下的智能決策系統”的報告。主要介紹基于大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智能決策和基于複雜認知信息的智能決策研究進展。介紹深度學習在決策領域中的方法和應用研究現狀;闡述基于複雜認知信息的決策理論研究現狀;說明深度學習與模糊系統的融合框架及其智能決策過程;梳理幾種模糊技術與深度學習的融合現狀、原因及應用領域;總結分類系統、信息融合系統和決策支持統籌具有代表性的深度學習智能決策應用;介紹深度學習和複雜認知信息在智能決策應用中可能面臨的挑戰,包括融合技術、數據分析和模型構建等。
廖虎昌教授做了“結構驅動的群體智能湧現”的報告。探讨了群體的兩個關鍵特征,即群體結構和群體中的個人知識,如何影響群體智能的湧現。本研究提出了一種使用群體協作網絡的群體結構度量以及群體中個人知識分布的度量。
張崇輝教授做了“多指标綜合評價中的BoD方法及改進”的報告。BoD是一種以最大化每個決策單元的相對得分值為目标的非參數賦權方法。但是,基于BoD模型計算得到的排名結果會因決策單元的新增或删失發生颠倒,即存在逆序問題。逆序問題産生的根本原因是,決策單元新增或删失會通過改變前沿面影響指标權重分配,使得DMU的得分值發生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變動。為解決BoD引緻的決策單元逆序問題,本文提出了子群占優BoD方法(SS-BoD)。該方法基于BoD權重矩陣信息,利用兩兩比較思想,形成了BoD兩兩比較機制(BPCRM),解決了任意決策單元之間的可比問題。在此基礎上,借鑒DEA思想,構造了動态無差異前沿子群(DIFS)劃分技術,并構建了基于子群占優(SS)的決策單元排序理論框架,可以将決策單元新增或删失導緻的指标權重變化限制于特定的前沿子群當中。最後,以歐洲28國為例,通過比較和分析地區新增或删失情形下的HDI排名變化與逆序程度,驗證了SS-BoD方法的有效性。
王海副教授做了“Information fusion in group decision making: An approach”的報告。報告指出目前的 WOC 技術是根據事件的真實結果或個人的元信息來确定個人的專業水平,這些信息在 GDM 問題中通常是無法獲得的。我們提出了一種方法的 GDM 問題與不同的評估提供的個人與不同的專業水平。該方法通過估計被評估屬性的實際價值,并在一個時間序列内更新個體權重,根據個體對群體的貢獻來對個體進行權重計算。通過實際采集的數據和模拟數據對該方法進行了驗證,并與幾種類似的加權方法和 CRP 技術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該方法在大型團隊中表現良好,不需要大量的時間序列,可以更好地識别不同團隊的專業知識水平。
會後,四位專家與我院師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指導,耐心回答了師生提出的問題。

徐澤水簡介:
徐澤水: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國際工程技術協會(IETI)傑出會士;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國際模糊系統協會(IF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RSA)等9個國際權威協會會士(Fellow)、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14-2021)、中國高被引學者(2014-2019蟬聯計算機科學領域榜首)、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2019-2022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分别位居431、258、193和190位(2019年年度科學影響力排名世界第30位,中國學者中位居第一);2023年在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排名第40位(中國内地學者中位居第一)。長期從事智能決策、信息融合、模糊數學與優化算法等研究,系統地創建了複雜信息決策理論與方法體系。曾獲湯森路透中國引文桂冠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江蘇省數學傑出成就獎等。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nformation Sciences》《Information Fus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Applied Soft Computing》《Cognitive Computation》等30餘份SSCI/SCI期刊聯合主編、副主編或編委。由Springer出版英文專著18部,發表SSCI/SCI論文800餘篇,在Google Scholar中論著被引80000餘次,H指數142。
廖虎昌簡介:
廖虎昌,四川大學研究員、博導。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中國高被引學者,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科學家,英國工程技術學會等5個學會會士,四川省特聘專家,澳大利亞奮進研究學者。長期緻力于數智融合的智能決策和運營管理方向的研究,探索了認知複雜信息表達方式和融合方法及智能決策方法論,并應用于醫療管理、工程管理、電商運營等領域。以第一/通訊作者在行業知名期刊發表SSCI/SCI論文200餘篇,其中,FMS A類6篇,ABS 3/4星46篇,中科院一區100餘篇,包括決策分析領域頂刊DA 1篇,工程管理領域頂刊IEEE EM 2篇,EJOR 3篇,Omega 10篇,IEEE Transactions長文15篇。出版專著4部。論著被引16000餘次,H指數70;成果得到《Operations Research》等期刊論文正面引用。主持國家級項目4項。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部省級獎項5項。擔任國際期刊IJITDM領域編輯(Area Editor)、IEEE TFS、INFFUS、ASOC、EAAI、TEDE等10本SSCI/SCI期刊副編輯或編委以及《控制與決策》(英文版)副編輯,在Omega等期刊組織專刊10餘次。
張崇輝簡介:
張崇輝,浙江工商大學教授、博導,之江大數據統計研究院副院長、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統計數據工程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經濟統計系主任,先後入選浙江省高校領軍人才計劃、浙江省院士結對培養青年英才計劃、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等。目前,主持了國家社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4項,主要從事綜合評價理論及在智能化決策、環境經濟、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應用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ABS4星)、《統計研究》等國内外頂級期刊上發表50餘篇,H指數16。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三部,獲得了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浙江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省部級及以上獎項10多項,指導學生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競賽獎項20餘項。相關成果獲得了省部級及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8份、國家發明專利3項、與平台設計相關的軟件著作權近10個以及政府部門采納應用20多個。
王海簡介:
王海,南京審計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IEEE高級會員,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科學家。長期緻力于不确定信息融合、智能決策、智能審計等研究,創建了概率語言決策等研究方向,系統完善了詞語計算若幹模型的基礎理論,在《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nformation Sciences》《Information Fusion》《運籌與管理》《模糊系統與數學》等計算機科學、系統工程領域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H指數27,由Springer出版專著1部,授權發明專利4項,主持自科面上項目1項,江蘇省社科項目1項,獲得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