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為使社會人士、有關研究人員快速了解新一輪審核評估相關知識,教育部教育質量評估中心編印出版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2021-2025)精要導讀》(以下簡稱《導讀》)。《導讀》分為概述、學校部分、專家部分和組織管理部分四個篇章,主要圍繞社會公衆感興趣的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問題,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對新一輪審核評估進行概要性解讀,共40個問答。本期的内容是《導讀》“專家部分”第30-35個問題。
本期内容如下:
30.專家組是如何組建的?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組統一從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庫中産生,人數為15~21人。原則上,外省(區、市)專家人數不少于評估專家組人數的三分之二、專家組組長由外省(區、市)專家擔任。
從數量上看,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組呈現“一多一少”的特點。“一多”指線上評估專家組人數多,包括評估專家15~21人(其中組長1人、視需要配備副組長1人)、項目管理員1人、秘書1~2人。“一少”指在做全做深線上評估的基礎上,入校評估專家組人數少,從線上評估專家中确定5~9位入校評估專家,原則上應包括專家組組長及副組長、有較多存疑問題的專家,同時适當考慮入校評估任務和學校學科專業布局需要。
從結構上看,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組呈現“多元全面”的特點,“多元全面”指評估專家覆蓋高校黨建、思政、行政管理、教學管理、主幹專業、體美勞領域及行業企業專家,還專門為第一類參評學校配置國(境)外專家、青年教師專家、學生觀察員,實現多元視角評估,增強評估專家組對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狀況全面考察、聯合“會診”的力量。
31.專家如何做全做深線上評估?
答:線上評估注重評估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要求做全做深,做出入校評估基礎。做全:就是要求15~21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在全面審讀“1+3+3”報告等評估材料的基礎上,對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全貌”進行全方位審核,全面查找學校本科教育教學的亮點和問題,提出需要人校深入考察的存疑問題,形成專家個人線上評估意見。做深:就是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深入挖掘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國家數據平台數據信息等常态資源,通過深入開展線上訪談、聽課看課、随機實地暗訪及補充材料調閱等考察活動,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刨根問底,确保挖掘的問題切中要害、體現深度。
32.專家如何做準做實入校評估?
答:入校評估注重突出重點,不要求全面考察、面面俱到,而是對線上評估問題的印證。
做準:專家組緊扣“兩類四種”評估的不同側重點,以線上評估“問題清單”為主線,組織入校評估專家拟定個性化入校考察方案。專家按照入校考察方案要求,選取恰當适宜的方法技術,精準開展評估考察活動,對線上評估專家意見進行複核印證,找準問題症結,下準評估結論。
做實:專家組通過深入考察,了解掌握學校真情實況,專家組組長組織專家綜合線上評估和入校評估總體情況,制定問題清單,形成寫實性《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突出評估診斷、把脈作用,要求每位專家當好學校的“醫生”和“教練”,做好體檢和指導,對症下藥,開出實用“良方”,幫助學校切實提高質量、提高水平。
33.專家如何審讀并用好“1+3+3”報告?
答:基于多維立體視角的“1+3+3”報告為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情況精準畫像,有利于推動高校健全綜合評價機制,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有效。
《自評報告》是專家組開展評估考察工作的主要依據之一。專家組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參評學校自主選擇的評估類型、評估指标和審核重點,主要審核參評學校“該說的是否說了”“說了的是否做了”“做了的是否有效”“無效的是否改了”等,初步判斷各項指标的達成情況,形成對學校教育教學情況的總體印象。
專家組審讀《本科教學狀态數據分析報告》《在校生學習體驗調查報告》《教師教學體驗調查報告》3個教學報告,要注重發展變化,關注參評學校教育教學狀态的變化及發展趨勢情況,包括專業調整情況以及專業招生規模的變化情況,專任教師數量、教育教學經費、實驗室設施條件和校内外實訓基地、學生發展等狀态數據的變化趨勢等,通過數據對比,分析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成效。
專家組審讀《本科生就業數據分析報告》《本科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報告》3個就業報告,要注重個性差異。要把參評學校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綜合分析,把握參評學校所處的地域和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特殊性和特色點、學校所背靠的區域、行業發展狀況,分析參評學校培養目标和社會需求的契合度,人才培養對社會的貢獻度。
“3+3”報告相互佐證,形成全鍊條、多維度的高校教育教學佐證材料,能夠為《自評報告》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也能夠通過不同報告之間的差别發現問題并探索求證,豐富和完善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過程監測與評價。
34.對異地校區如何進行評估考察?
答:異地校區是指位于主校區所在地級行政區(或其他類型的省直轄行政區、直轄市)之外開展本科教育教學的校區,如與主校區為同一法人且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制式、标題、落款、公章等與主校區相同的,原則上應與主校區一同參加評估,采用同一套評估方案并在《審核評估申請報告》中予以說明。除此之外,須單獨申請參加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在撰寫《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時,有異地校區的,應特别說明,獨立成章附後。
專家組要按照同校同質原則,嚴格标準,加大對異地校區的評估考察力度,要安排人員深入異地校區實地考察和走訪,重點考察異地校區人才培養質量、教育教學水平與主校區的實質等效性;主校區優質資源的共享情況;學校教育教學理念的貫徹落實情況等。
35.如何形成高質量《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
答:《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作為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的結論,是學校評估整改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督導督查的重要依據。形成高質量的《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要堅持問題導向,采取以問題為主線的“遞進式”診斷方式。線上評估“問題清單”質量狀況決定了入校評估工作的質與量,要确保做全做深線上評估,形成影響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高質量“問題清單”。二要加強組内溝通,搭建充分有效溝通的工作機制,每位專家全面考察、深度問診、獨立判斷,可采取自證和他證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相互印證,實現專家組對學校的集體會診、綜合評價。三要注重把握工作節奏。新一輪審核評估采取評估報告》(含問題清單),并在征求線上與入校評估專家組全體成員意見基礎上,最終形成《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含問題清單),并在入校評估結束後4周内提交評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