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聚焦 » 本科評估 » 政策法規 » 正文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2021-2025年)精要導讀八
撰寫: 編輯:柴松 審核:郭海如 發表日期:2024-06-20 09:08 被閱讀[]次

新一輪審核評估分類分種進行,高校要做好評建工作,首先要深入了解相應類别指标體系内涵。第二類審核評估指标體系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主要對影響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非量化核心要素進行審核,包括7個一級指标、27個二級指标和78個審核重點。定量指标主要對影響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數據進行審核,共46個,其中必選指标30個,可選指标16個,學校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至少8項可選指标。

為使師生進一步了解評估指标内涵,做好自評自建工作,從本期開始,教務部将分期推送教育部教育質量評估中心編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2021-2025)工作指南》(下文簡稱《指南》)中的“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标體系内涵”部分。本期的内容是第三個一級指标“教學資源與利用”内涵解讀,包括2個二級指标和6個審核重點。加粗字體且文字前帶序号的内容表示指标原文,不加粗字體表示《指南》對該指标的内涵說明。

本期内容如下:

3.教學資源與利用

X3.1 X設施條件(标識“X”為“首評限選項”,體現對首次參加審核評估高校基本辦學條件的剛性約束,選擇第三種的高必須選擇,其他高校不用選擇。故我校不用選擇該指标。

X3.1.1 教學經費、圖書資料、校園網等滿足教學要求情況。設施條件是進行專業人才培養、課堂教學及其他教學活動的“硬件”基礎。教學經費是教學資源建設和日常教學運行的基本保障。學校應優先保障教學經費投入,加強圖書資料、校園網絡和數字化校園建設,保障教學經費滿足教學改革、建設及日常運行的需要并有效利用。

X3.1.2 校舍、運動場所、體育設施、藝術場館、實驗室、實習基地及其設施條滿足教學要求情況及利用率。學校設施條件主要包括公共設施(包括圖書館、校舍、運動場所、體育設施、藝術場館等)、實踐教學設施(包括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等)、課堂教學設施(包括教室、計算機房、語音室等)。公共設施應服務于教學,滿足要求方便師生使用;實踐教學設施應突出實踐育人的理念,與實踐教學改革相适應,滿足人才培養需要;課堂教學設施應滿足課堂教學改革需要,适合教學改革要求。學校要保障上述設施條件的有效利用。

3.2 資源建設

B3.2.1:B1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及其共享情況/B2行業企業課程資源庫、真實目案例庫建設及共享情況。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所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包括教材、課程資源庫、案例庫以及網絡資源、學科與科研資源等輔助教學資源,這是進行課堂教學及其他教學活動的“軟”基礎。學校應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建成一批優秀課程資源,形成與培養目标相适應的、内容豐富的高水平輔助教學資源。對于學術型人才培養,要着力推動優質課程資源開發建設和開放共享,促進慕課等優質資源平台的發展,鼓勵教師多模式應用,鼓勵學生多形式學習,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形成支持學習者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泛在化學習新環境;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要結合行業企業實際,健全資源共享機制,着力建設課程資源庫、真實項目案例庫,推動将行業企業優質資源轉化為教育教學内容。

B3.2.2:B1面向國家、行業領域需求的高水平教材建設舉措與成效/B2面向業企業實際、産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教材建設情況。學校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教材研究和高水平教材建設。對于學術型人才培養,學校要鼓勵和支持專業造詣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參與教材編寫,面向國家、行業領域需求,編寫高水平教材,創新教材呈現方式和話語體系;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學校要組織教師面向行業企業實際,結合産業發展需要編寫教材,增強教材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K3.2.3 适應“互聯網+”課程教學需要的智慧教室、智能實驗室等教學設施和條件建設及使用效果。學校應積極打造智慧學習環境,借助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和智能技術,建設适應"互聯網+"課程教學需要的智慧教室、智能實驗室建設,有效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開放式學習和泛在學習。

K3.2.4:K1 學科資源、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情況/K2産業技術發展成果、産學研合作項目轉化為教學資源情況。學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開拓和有效利用各類教學資源。對于學術型人才培養,要着力促進學科資源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内容,轉化為實驗項目;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要着力将産業技術發展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将産學研合作項目轉化為實驗項目。